第三三九九章 芈心有意(求票票)(1 / 4)

秦时小说家 偶米粉 3974 字 1个月前

指力挥洒。

金霞云烟雾霭升腾。

紫光隐现。

云篆彀纹虚空颤颤。

异象煌煌。

地火风水涌动不绝。

……

俄而。

在焰灵、元姆等人的注视下,定睛等待之下,随...

雁门关一役,虽以汉军大胜告终,然其背后暗流汹涌,风波未平。李元靖虽守住了边疆重地,却也深知此战并非终点,而是更大风暴的前奏。

朝廷内部,因王敬之案牵连甚广,兵部数名官员被革职查办,牵出的旧党残余势力更令皇帝震怒不已。陈安奉旨彻查此案,追查至裴景明、刘琮二人时,却发现其中隐情颇多,竟与多年前的一桩旧案有关。

那夜,陈安于宫中书房独坐,翻阅旧档,忽见一份尘封已久的手札。手札内容提及一位早已死去的旧臣??楚相如,此人曾是先帝旧臣,因谋逆之罪被处死,但据传其子楚隐在事发当日便已失踪,从此销声匿迹。而如今,楚隐竟以“幕后黑手”之姿重现朝堂之上,令人不寒而栗。

陈安心中一震,立刻命人调取当年刑部卷宗,细查之下,果然发现诸多疑点:楚相如案本就证据不足,且当时主审此案之人,正是裴景明的父亲裴仲康。若非冤案,便是早有预谋。而今裴景明与刘琮皆牵涉其中,是否意味着他们早已知晓此事,并以此为筹码,暗中操控局势?

翌日,陈安入宫面圣,将所查之事一一禀报。皇帝听后沉默良久,终是叹息一声:“朕原以为此案已了,不想竟埋下如此祸根。”他顿了顿,目光深沉,“你可有确凿证据?”

陈安拱手道:“尚无直接证据,但已有足够线索指向楚隐与此案关联密切。微臣怀疑,楚隐并未真正逃亡,而是仍在京中潜伏。”

皇帝面色凝重:“你可愿继续彻查?”

陈安毫不犹豫:“臣愿赴汤蹈火,查明真相。”

与此同时,赵青云亦察觉京城风向突变。他虽因雁门关之功受赏,却被任命为兵部左侍郎,实则隐隐被架空权柄。他知自己已成众矢之的,遂开始暗中布置眼线,试图找出真正的敌人所在。

一日深夜,他在府中密会一名老友??锦衣卫千户江远。江远低声禀报:“大人,属下近日在城东一处废弃宅院中发现可疑之人出入频繁,形迹诡异,疑似与楚隐有关。”

赵青云神色一凛:“可曾查清身份?”

江远摇头:“未曾近身,对方极为谨慎,每次皆戴斗笠遮面,只有一人曾留下一句口信。”

“什么口信?”

“‘旧梦未醒,新局将启’。”

赵青云闻言,心头一震。这八字,分明出自楚相如昔日亲笔所书,乃是其书房题壁之语。如今再度出现,仿佛昭示着一个时代的回响即将再次掀起波澜。

他沉思片刻,缓缓道:“你继续监视,切勿打草惊蛇。另外,派人调查那宅院主人的身份。”

江远领命而去。

而在长安城外,柳如烟则接到一封密信,信中字迹潦草,内容却令人震惊:“柳大人,若您想查明楚隐真实身份,请于三日后子时,前往城南古寺。”落款无人署名,仅有一枚朱砂印,印纹奇特,似龙非龙,似蛇非蛇,隐约透出一股阴冷之气。

柳如烟犹豫再三,最终决定亲自前往一探究竟。她将此事告知李元靖,后者皱眉道:“此人身份不明,恐有诈。”

柳如烟却坚定道:“若能借此揭开楚隐真面目,哪怕危险,也值得一试。”

李元靖沉默片刻,终是点头:“我陪你去。”

三日后夜,古寺钟声悠悠,月光洒落在破败的殿宇之间。柳如烟与李元靖悄然潜入,四下寂静无声,唯有风吹过屋檐,发出低沉呜咽。

忽然,一道黑影从佛像之后闪出,声音低沉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