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章 机缘(1 / 3)

8月1日,杭州迎来一场久违的雨水。

这场雨下了半晌停了。下午一点,开了太阳,不出一个小时,中山中路上的积水挥发殆尽,再也看不到半点儿下过雨的痕迹。

“开干!”一个粗犷的声音响起,等候在一旁的西泠印社的员工们兴奋地开始搭展架,他们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“杭州市第一届幽默书画展”的场地布置工作。

一场由杭州书画社组织筹办,由西泠印社、浙图、浙江美院联合举办的文化盛宴,在一场雨后热火朝天地开始了。

展出的作品有名画大家的新老作品,有美院学生们的优秀练习作品,有“待价而沽”的匿名作家作品。

除了画作外,还有西泠印社的印章、印泥、碑帖,另有一名有地位的老社员“出借”展出的紫砂壶,名曰“合欢壶”。

许多名画家,多多少少有收藏的好爱。品茶、吟诗、作画,这三样似乎相依相伴,成为新老画家及收藏家们孜孜追求的东西,一代代传承了下去。

收藏名人字画及杂件成为最常见的好爱,紫砂壶算杂件中的一大分类。

合欢壶被单独锁在一只高脚玻璃展柜中,展柜里有灯光照耀,很快吸引了看展人的目光。

只见壶身刻铭——“试阳羡茶,煮合江水,破仙之徒,皆大欢喜”,壶底有“阿曼陀室”四字底款。

古朴的造型与滋润的包浆,合欢壶的深紫颜色,薄的胚胎,规整的造型,时代久远的色香之韵,让懂行的人马上看出来,它是一把真正的“曼生壶”,不仅价值不菲,且可遇不可求!

“至少值四根金条!”江路遥趴在玻璃展柜前看了又看,对叶远征说:“不知道什么时候,我也能收藏一只这样的紫砂壶!”

“这个壶不能吃不能喝的,收藏它做什么?”

“你啊,只知道撅腚画画!置身这个行业,不懂点行业里面的文化,以后哪里吃得开?没有好的人脉资源,谁认识你?谁会买你的画?总不能一辈子在苏堤摆摊吧?再说了,哪一天,能收藏一个这样的壶,说明什么?说明哥们儿发达了啊!再也不是穷鬼了!”

“你不要被人甩了,就跟迷了心智似的!现在眼睛里只剩下钱了!你叫什么?江路遥!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!这点分别的挫折都禁不起的话,以后别跟人说我认识你!丢人!”

“哼!我今天当着这个合欢壶发誓,我日后一定会让我的子女出国留学!哪里都不去,就去英国!就去上那个皇家艺术学院!我砸锅卖铁,也要让那个狗眼看人低的杨老头看看,他眼睛有多瞎!”

“行~我看你的骨气能走多远!”

这个紫砂壶吸引着所有来看画展的人,庄小雨也不例外。

她静静地站在离紫砂壶两米多远的地方。她知道,曼生壶不超过十只,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,她手里已有五只,看到玻璃展柜中的那一只,仿佛能感受到无限的情意。

她朝身边的许愿吩咐说:“去打听一下,这只壶的主人愿不愿意出让,价格好商量!”

“是,小姐!”许愿朝玻璃展柜那里看去,眼中闪耀着势在必得。

小雨不再逗留,往画展区域走去。

她想开书画社,但光靠她一个人,不足以支撑做这件事情。

她想来看看,有没有合眼缘的画作,有的话,她不介意跟其他画家合作。

名家的作品丝毫勾不起她的兴趣,她从小就知道,她跟别人不一样,她不喜欢临摹经典的东西,无法产生共鸣。

她佩服前辈们,却不想学习他们。

至于为什么,她也不清楚!

毫无收获的结果,在她的预料之内。她感到失望,抬脚准备走了,突然,一幅潦草的画作跃入眼帘。

在一个小角落里,一幅独特的画作孤零零地立在那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