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与他前世掌握的记忆相符,武士是倭国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层,或是说是最重要的也不为过。
武士的崛起,几乎就等同于倭国战力的崛起。
“其军备如何?”李彻又问道,“我记得之前有情报说,倭国那边在研究火药?”
乙七身体前倾,声音压得更低:“这正是卑职此行探查之重点!”
“殿下明鉴,海部氏对我奉国之火药术,已非学来,而是近乎痴狂地模仿与精研!”
“卑职冒死潜入其设在九州博多湾深处的秘密工坊,所见所闻,触目惊心!”
李彻表情一肃:“说细节。”
“是!”
乙七组织了一下语言,娓娓道来:
“其工坊规模极大,日夜不息。”
“有工匠确系为大庆工部火药坊叛逃之匠人,被奉为上宾。”
“他们不仅成功仿制出大庆所用之火药,其配比似有改良,威力颇为可观。”
“更甚者,他们已能稳定铸造铁炮!”
李彻微微皱眉,铁炮就是火铳,只是两国之间的叫法不尽相同。
火铳肯定是没有奉国的燧发枪先进,但对方能做出火铳,就已经摆脱了对火药的粗浅运用。
乙七继续说道:
“卑职亲眼所见,其铁炮虽在射程与精度上远逊我军所用,然其数量增长极快。”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!
“工坊内堆积如山的新铸铳管,每日都有成品铳组装完毕。”
“他们还在研制一种可抛掷的爆炸陶罐,名曰‘焙烙玉’,威力惊人。海部宗贞深知此物之利,投入资源不计其数!”
殿内陷入短暂的死寂,只有更漏的滴答声和烛火的噼啪声。
李彻并没有埋怨什么,毕竟火药这玩意不是从奉国泄漏出去的。
火药早在前朝就有了,那时就传到了倭国。
而这几年奉国崛起,成名之战都是利用了火药之利,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瞒住。
故而,朝廷管自己要过火药,庆帝亲自研究。
周边诸国只要是有点能力的,都在努力钻研这东西,生怕李彻有一天拿着火药跑到他们家里去。
至于那些从大庆跑去倭国的工匠,李彻也早就有过预料。
哪个时代都不缺汉奸。
正所谓,天下攘攘,皆为利往。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。
利益永远是人类最大的驱动力,区别在于有的人为国家民族之利益而活,有的人则为自身私利而活,甚至不惜出卖灵魂。
好在,倭国的火药水平或许和大庆差不多,但距离奉国还差得远呢。
燧发枪只是奉国三年前的顶级科技,可不是三年后的。
良久过后,李彻身后侍立的张震沉吟道:“殿下,倭人学步之心甚坚,假以时日其火器之患不可不察,然......”
他话锋一转,带着绝对的自信:“其仿制之物,于我奉军神机军之精良火器相比,犹有云泥之别!”
“更遑论殿下麾下四大水师,巨舰如城,炮利船坚,绝非倭人那些矮小关船可比。”
被张震这么一提醒,李彻立刻开口问道:“没错,海军呢?”
“那海部氏族既是靠水军起家,水师实力当为其根本。”
乙七立刻回应:“禀殿下,海部氏倚为根基之水师,其规模与战力,确为倭国群岛翘楚。”
“其主力战船,名曰‘安宅’,大者亦有可观,外覆厚竹木,形如堡垒。”
“更有一种灵活迅捷的‘关船’,数量众多,其水军士卒操舟之术娴熟无比,于风浪中如履平地。”
“海部宗贞本人便是水战大家,深谙洋流季风,其舰队常年在九州西部海域演练,战术诡诈